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事關國家未來。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面對教育事業發展新形勢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成為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回應人民對更好教育的期盼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建設,我國教育事業邁上了新台階,教育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穩步增強,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加快推進,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教育戰線堅持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是推進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充分肯定教育事業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優先發展地位需進一步鞏固,教育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仍是教育體系中的突出短闆,教師隊伍還不能适應提升質量與促進公平的新要求,教育對外開放的水平不夠高,等等。這些都是我國教育事業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需要在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加以解決。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動力。綜合改革要求我們采用系統思維和系統方法,全面把握教育領域的各種關系,統籌處理各種矛盾,科學謀劃整體改革。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堅持新的教育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他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确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為此,建議稿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對建議稿進行謀篇布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正式把這五大理念寫入規劃文本。這五大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領教育改革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隻有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才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求準确把握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内涵,深刻認識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内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從整體上、從内在聯系中把握新發展理念,增強貫徹落實的全面性、系統性,在教育改革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突破,不斷開拓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新境界。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堅持教育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對于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展開了進一步的深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值得中國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層面。它們“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
教育改革也要堅持文化自信。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明确指出:“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好的經驗要堅持,不足的要補齊。”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紮根中國大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教育改革中要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教育的豐厚遺産,立足本土審慎學習國外先進教育思想,不斷總結革命文化及教育思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教育思想,讓教育改革更加智慧地解決各級各類教育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改革之路。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繼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了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繼續大力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使我國教育越辦越好、越辦越強。”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總方向,就是要從上規模、講數量向強素質、提質量、促公平轉變,進一步滿足人民群衆對更好教育的強烈期盼。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解決人民群衆關心的教育熱點問題
面對人民群衆對“更好的教育”和“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的強烈期盼,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化責任意識,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衆關心的熱點問題。”當前,教育改革發展面臨一系列重大問題,其中人民群衆關心的熱點問題主要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要在教育事業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集中解決這兩大問題。
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衆。面對人民群衆對教育事業的新期盼新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衆。促進教育公平的改革要突出重點。
一要強化教育扶貧意識。教育短闆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島地區,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強則中國強,中西部強則中國強。2015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闆。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二要強化對農村地區教育的支持力度。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2015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會議指出,大力發展鄉村教育,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把貧困地區教育搞好,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防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三要強化對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力度。2014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本次會議指出,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加快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标準化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實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辦好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搞好雙語教育。針對教育公平面臨的這些難點和重點任務,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核心工作。針對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
針對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要通過體制創新提升質量。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代表的座談會上明确指出:“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雙一流”建設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強音。建設“雙一流”,就是要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培養一流人才,産出一流成果。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的教育制度,要落實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選拔水平,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環節。恢複高考40年來,我國考試招生制度不斷改進完善,基本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考試招生體系,為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作出了曆史性貢獻。當然,優質教育資源缺乏、布局不平衡、入學機會的地區差距等矛盾日漸突出。為了保障和促進教育公平,國家在優化高等教育資源布局的同時,抓住考試招生制度這一關鍵環節,不斷探索和有效推進了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教育重大政策的科學決策機制,更好地維護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正義,讓更多的人共享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為紮實推進教育改革,使高等教育更加适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等學校正在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将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标。通過深化改革,努力促進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優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師培訓體系實現制度化、專業化、網絡化,使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取得新進展,高等教育發展更加協調。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事業發展
在新的形勢下,全面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頂層設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務,以新發展理念為教育改革的思想指南,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教育改革的根本保障。
立德樹人是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是教育事業的神聖職責,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務。要積極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隻要中華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這裡講的“德”,既是指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也是指社會主義道德觀,還包括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這樣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我們要以體制改革确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既要發揮廣大黨員幹部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感召和引領群衆的作用,又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既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使各方面政策都有利于崇高道德的培育,又要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既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又要使各種社會管理部門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體現正确的價值導向。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總之,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不斷加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力度,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以内涵式發展統領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堅持内涵式發展,要求把教育的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主動适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衆的需求;要求統籌利用好、布局好各類教育資源,突出保基本、補短闆、促公平,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要求優化人才供給結構,加快高中階段教育普及進程,推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快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要求創新教育供給方式,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拓展教育新形态,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努力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要求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要求擴大社會參與,提高教育開放水平,整體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等。
這些頂層設計,對實現教育内涵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标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四個服務”的重要論述,既是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國整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基本遵循,是黨的教育方針在新時代的豐富和發展。
以依法治教引領和推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整個改革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和推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就是要完善教育法律和制度規則體系,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衆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推動教育改革的法定程序,及時推出教育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的“立、改、廢、釋”,保證教育法律和制度規則體系服務于依法治教的要求。推進各級教育部門依法行政,推動放、管、服改革。依法治校,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落實和規範學校辦學自主權,實行一校一章程。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組成部分,體現着一國教育制度和制度執行力。《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就必然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改革不适應現實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構建适應時代變化的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解決當前階段面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高的教育需求。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從傳統的教育管理轉向教育治理,推進管辦評分離,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内容。
辦好中國教育的關鍵在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辦好中國的教育,關鍵同樣在黨。針對當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這些重要講話和論述,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遵循。必須牢牢掌握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權,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教育領域意識形态工作的主導權,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