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金年会

今天是:
XML 地圖

教育前沿
NEW
主頁 > 新聞資訊 > 教育前沿 > 正文

吹響建設教育強國的沖鋒号 | 特别關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二)
時間:2017-10-12 12:45 |來源:金年会 |作者:ershisiteacher |點擊:
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中國正穩健地行走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從一個世界大國向着世界強國邁進。在這個新的征程中,教

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中國正穩健地行走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從一個世界大國向着世界強國邁進。在這個新的征程中,教育何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時指出,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标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在貫徹落實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這一重要曆史時刻,教育強國戰略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理念和發展方向。

 

 

 

教育強國戰略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緻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啟動的賀信》中指出,“教育決定着人類的今天,也決定着人類的未來”。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意義深遠,其核心要義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堅持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9月9日視察北京八一學校,就教育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也明确指出:“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好的經驗要堅持,不足的要補齊。”

 

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我們在教育改革中堅持文化自信,吸收曆史上教育文化的優秀遺産和經驗,審慎學習國外一切先進的教育文化觀念、政策和做法,使傳統文化及教育思想、革命文化及教育思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教育思想,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均有鮮明的體現。

 

第二,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育強國戰略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既教書又育人,真正做到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尤其要把優質與公平統籌起來,不得偏廢。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根據不同階段的教育在人的終身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正确認識教育的本質,科學确定各階段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别要注重青少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身心健康、溝通表達、團結合作以及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責任心、創造性等的培養,并将這些作為各級教育的重要目标,确保這些目标成為學校的主要任務,成為社會、家長評價學校優劣的主要依據。

 

第三,堅持五大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思想。五大發展理念對于“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包括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也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思路、方向、着力點的集中體現。當前,要以創新釋放教育發展的活力、增強教育發展的動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完善以突出創新為導向的教育評價制度體系,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機制。要以協調發展不斷優化教育結構,主動服務、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要推動城鄉教育、普職教育協調發展。要以綠色發展提升教育質量,注重内涵建設,注重培養師生綠色理念,養成綠色生活方式和行為規範。要以開放發展拓展教育資源,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辦學思想、辦學模式;擴大系統内部的開放共享,打破校與校之間的壁壘,促進師資、設施設備、課程等資源的開放共享。既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又要讓社會分享教育資源,形成家校共育、學校社會協同的良好教育生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全面交流與合作;要以共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主動适應“互聯網+”帶來的新變革,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第四,實現教育内涵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教育規模顯著擴大,發展速度迅速提高,已經成為世界教育大國。2016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77.4%,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小學淨入學率為99.92%、初中毛入學率為104.0%,義務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87.5%,高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2.7%,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職業教育大力發展,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開展各類培訓上億人次,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産業新業态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教育事業在世界上的位置明顯提升,已跨入中等偏上行列。以上這些反應規模、結構、比例等的數量型标志,可以歸于教育的“硬實力”。但教育強國,不僅要有“硬實力”,還要有“軟實力”,軟實力體現在教育制度、教育觀念、教育文化、師資素養、教育方法、教育質量、内涵式發展等方面。教育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并舉,要求教育發展要由數量增長、規模擴張轉入到内涵發展、以人為本的新階段,教育發展要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從關注尖子、突出重點到關注全體、注重均衡,從“提高質量”與“促進公平”各自為政到“提高質量”與“促進公平”有機統一、兩位一體,吹響我國建設世界教育強國的沖鋒号。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教育發展,着力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比如,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工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崗計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高等教育“985”工程、“雙一流”建設、中西部高等學校基礎能力提升計劃等,這些政策和項目促進了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提高了教育質量,促進了教育公平。但我們還要看到,優質教育資源整體不足、片面追求考試分數和升學率、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現象依然突出,師德師風問題時有發生,人民群衆對教育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雖然各地各校都在着力提高教育質量,但由于不科學的甚至扭曲的教育發展觀或教育政績觀,再加上資源有限,導緻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質量雖然高了,但公平差了;考試分數高了、升學率高了,但學生的品德差了、身體素質差了、心理素質差了。在此背景下,實施教育強國戰略,強調教育内涵式發展,辦好“優質公平”的教育,要求将規模與質量、優質與公平統籌考慮,将過程與結果統籌考慮,實現有機統一,其實質就是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第五,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激發教育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重要途徑。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從教育供給側發力,加大投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另一方面要科學配置資源以擴大優質資源的受益面,讓更多學生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特别是要通過綜合改革,樹立正确的教育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盡可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總量和共享水平。比如,由優質學校牽頭,建立教育集團和辦學聯合體,強校帶弱校、名校辦分校;建立和完善教師、校長輪崗交流的長效機制,使得優秀教師和校長自願交流輪崗,城市教師自願到農村學校任教任職;改革對學校和校長的評價标準,體現多樣化導向,引導學校辦出特色,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需求。當前,要通過深化改革盡快克服單純以考試分數、中高考升學率為唯一标準評價學校、校長、教師的做法,确保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确保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強國戰略的意義

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提出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标,是順應人民群衆對教育新期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教育工作的要求,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對于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是面向世界謀劃教育格局,體現了國際胸襟 

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謀劃,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面向世界謀劃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的戰略氣魄和胸懷。對教育問題的高度重視,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将教育放在整個治國理政的總體格局中去把握,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高度去強調。他強調,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繼續向前。這充分表明,我們黨對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前提。

 

二是尊重國情,面向國内教育實際謀劃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突出了問題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教育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教育總體質量在不斷提高,公平在不斷改善。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和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質量和公平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針對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教育需求,着力解決“擇校熱”“大班額”,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校際差距,甚至班級差距等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發展“優質公平教育”,正是堅持了問題導向,積極回應了當前教育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

 

三是注重群衆的獲得感,體現了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構想,必然着眼于提高教育質量,辦好優質公平的教育,讓人民群衆享受改革成果,體現了為民情懷和人民立場。教育強國戰略,最終是要發展優質公平的教育,讓學生、家長、教師和學校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滿足人民群衆的期待和願望。

 

 

 

建設教育強國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高度,緊緊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對教育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發展方向、隊伍建設、發展動力等作了深入全面系統的論述,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教育篇”,對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是我國教育強國建設之路的指南針。

 

一是堅持教育的戰略地位,“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曆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在當選總書記後的首次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就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十大期盼之首提出,之後又多次強調這一點。2013年9月,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賀詞時明确指出,中國将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二是堅持根本任務不動搖,“承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明确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

 

如何“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習近平總書記特别強調理想信念教育。他提出,要用中國夢打牢廣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礎,用中國夢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曆史責任感,讓每個青少年都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要教育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為廣大青少年實現夢想提供服務。

 

對于廣大青年如何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四是要笃實,紮紮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對于少年兒童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記住要求,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熟記熟背,讓它們融化在心靈裡、銘刻在腦子中;心有榜樣,就是要學習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美好事物,在學習中養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從小做起,就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成好思想、好品德;接受幫助,就是要聽得進意見,受得了批評,在知錯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三是明确發展方向,“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九個教師節慰問信中,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作出貢獻”。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是對我國教育發展方向、發展目标的高度概括。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十分重視我國高等教育的地位與作用,也高度重視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我國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他明确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戰略任務,強調以此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家的核心競争力。

 

中國特色的教育必然是傳承中華文化血脈、踐行中國特色道路、服務中國人民和中國發展的教育。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并不代表封閉保守。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強調,中國将加強同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四是重視隊伍建設保障,“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教師的作用,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他指出:“教師是人類曆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聖的職業之一。”“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他勉勵教師要努力做到“三個牢固樹立”,即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關于怎樣才能成為“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條标準。其一,要有理想信念。其二,要有道德情操。其三,要有紮實學識。其四,要有仁愛之心。希望“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五是重視發展動力,堅持“大力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在客觀分析我國教育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繼續大力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使我國教育越辦越好、越辦越強”。

 

教育改革發展要着眼于解決教育中的短闆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加快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标準化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實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辦好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搞好雙語教育。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要在合理規劃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布局、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穩定鄉村生源、保障随遷子女就學、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等方面推出務實管用的辦法。習近平總書記特别強調,“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教育改革發展要把考試招生制度作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選拔水平,适應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的目标是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教育改革發展要以信息技術推進變革和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強調要引導社會各界特别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就教育公平、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等,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和論斷,均是教育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