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是中華道統的文字之一。内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纣王間二百七十年之蔔辭,為最早的書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甲骨文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他們隻把它當做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使用。後來,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迹還是比較明顯,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柳柳
2021年冬
今天的小主播叫王一冰,這是一個秀外慧中的姑娘。她總是帶着寵辱不驚的笑容一絲不苟地完成各項任務。她像一杯茶,越品越甜;更像一杯酒,愈置愈醇。她不驚豔卻馨香,她不張揚卻有鋒芒。
《漢字小講堂》第三期:“氵和冫”
漢字是中國文化生命的基元。五千年前,這些文字證明中國文化已徹底擺脫了蒙昧時代、傳說時代;千百年間,是漢字讓這一片風俗各異的萬裡河山因為統一而偉大;時至今日,它仍在編寫我們的民族審美心理。漢字在習以為常間,創造着美麗與偉大。
當接到“漢字小講堂”的任務時,半是無措半是驚喜。因對漢字的了解僅僅浮于表面,卻對内在的邏輯與美學所知甚少而不知所措;也因終于得了與同學一起研究其本源并分享的機會而驚喜。大抵是因為來自名字的親切與莊嚴感,我的小講堂選的内容是兩點水和三點水。兩點水來自于冰,而三點水起源于水。雖則手頭資料不多,但查找的過程總是欣喜的。一則本身崇尚“上善若水”的智慧而喜愛冰的晶瑩幹淨,二來對漢字這條民族的生命線充滿尊重與好奇,三便是想到父母取名時的良苦用心。冰玉代指高尚的人品,冰壺是潔白純淨...我從不知這樣一個普通的字後邊卻有這般深意。一個幼小的生命甚至還沒有意識,就有這樣豐富而含蓄的愛以姓名的模樣包裹着他,應當隻有漢字能做到了。
準備充分後便開始實幹。從網上下載圖片後進行篩查,将字的前世今生的故事于鍵盤敲打。本以為是收尾工作,不了方冰山一角。本就對電腦不甚擅長,做的PPT更是因為技術原因丢失了一次,就算是成品也略顯粗糙潦草。錄制之時也屢屢停頓而不得不重新開始。心裡頗不甯靜,随手翻書來平複心情,漢字依舊整齊的排列着,不失内斂又有鋒芒。于是看到了這樣的故事:路上一片寫過字的紙,路過的農夫見了也要彎腰撿起,雙手捧至廟中,用佛前石爐點燃。短短一段話,卻讓我心境大為不同。現在的人們已失了去一座廟隻為幾個漢字的時間資本,卻不能丢了對漢字的虔誠之心。于是重振旗鼓,編輯文字,錄制視頻。再一次去精心組織語言,為PPT修改瑕疵;再一次按下錄制按鈕,重新向大家問好。漢字不容半點唐突,生活卻沒有真正完美的存在,我在其中找尋平衡,縱無八鬥之才,也可用滿腔熱忱與漢字擁個滿懷。漢字之小,不到一厘米;漢字之大,保羅宇宙萬象,值得人們用一生細細品味。
百年前的此時此地,華夏一片血雨腥風,甲骨文就這樣被發掘在充滿戰争與迷亂的時代。它突然出土而且很快被讀懂,在華夏臨近滅亡時宣告着曆史的底氣與時間的尊嚴。而當疫情肆虐在濱城的土地上,對經濟的擔憂和久久居家的壓抑攀至心頭,我們又一次回望漢字,以漢字作為學習語文的切入點。我不知道這是精心的安排還是冥冥中一種偉大的巧合。左耳刀是石階高聳,“廠”是山崖巍峨,當時代的大水匆匆流過,莫忘以一個虔誠之心,品漢字的高雅,體味漢字的盛大。
https://v.qq.com/x/page/wxv_2189053762198142982.html
來源:科研室
作者:柳金紅、王一冰
版面:劉昊
審核:徐連紅